冬季钓鲫鱼到底钓深还是钓浅?钓灵好还是钓钝好?
冬钓,到底钓深还是钓浅呢?说法有很多,实战上却很难整合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说法,究其原因,有两个。
1、幅员辽阔,地域特征导致水情不同,北方冰天雪地,水面冰封,水中的鱼普遍缺氧,所以鱼的上浮比较常见,南方晴天对中上水层水温影响明显,鱼在不同的时间段,游曳的水层会不一样。
2、南北方水域中的鱼种不同,生活习性不一样,在北方,体型小一些的鱼基本上都没有进食欲望了,而在南方,小鱼闹窝,依然钓友们最头疼的问题之一。
也因为这两个原因,所以我们在冬钓时,钓深还是钓浅,很难统一一个标准的说法,但是,钓深和钓浅代表着不同的垂钓思路,对渔获的而影响自然也不一样,那么,我们到底在冬钓,选择钓深还是钓浅,到底要遵循哪些参照呢?
一、水温
影响气温的因素非常多,对我们来说,最为直观的就是户外活动时,是否舒适,过高或者过低的气温,对人体都会造成不适。
这种影响,同样会导致水温的变化,因为鱼是变温动物,水温不超过鱼的生理感温阈值,能够适应水温的变化,鱼就会保持活性,就会有摄食欲望。
冬季水温低,导致水域中的生态环境糟糕,鱼能进食的食物来源非常少,大多数鱼在极低的水温环境下,都会停止摄食,减少活动,以减少脂肪消耗。
而栖息地普遍水温相对较暖,气温越低,鱼群的栖息区域就越深,反之,气温较高,中上层水温较暖,鱼群也会游曳到中上水层取暖。
所以,第一个参照,取决于气温,气温高则钓浅,气温低则钓深,不论阴晴、不论刮风或者风向如何,基本上都可以遵循这样的参照,如果我们要更精准一些,不妨再参照一下第二个标准。
二、溶氧
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都需要氧气,水生动物以水中的溶解氧为主,溶氧越充沛,鱼的活性越足,活性越足,游曳范围就越广,体能消耗越大,对食物的需求就越旺盛。
在冬季,即便水温比较低,也一样会遵循这个生理习性,只不过,我们必须要考虑到三种情况。
1、冰封的水面,冰孔开的少,则钓越深越好,因为水面被冰封住,溶氧极其有限,水越深,水温下降的越慢,溶氧即便少一些。
钓深鱼口也比较好一些,即便我们开了冰孔,有鱼浮头,用不了多会,也会下沉到深水区,事实上浅水区的溶氧,也很糟糕,所以基本上是不太建议钓浅的。
2、未封冰的水面,风从近岸刮向水域中心,钓浅水比钓深水好,虽然深水的水温比较高,但是浅水的溶氧更充沛,鱼的活性也更足。
3、风从水域中心刮向近岸,钓深水比钓浅水更好一些,因为风团裹挟着水汽,水越浅水温越低,所以即便溶氧充沛一些,鱼也不愿意游曳到较冷的浅水区域。
在实战中,钓深还是钓浅,不能仅凭想象,更需要理论结合实战,结合地形,结合水势,然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,不要人云亦云,亲自试试才最重要。
冬季钓鲫鱼,钓灵好还是钓钝好,这个话题一直是钓鱼人比较纠结或者是疑惑的问题。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,冬季鱼口轻是常识,那么什么原因会造成口轻呢?我觉得是这个原因,冬季水温低,鱼身体僵硬,导致鱼口变轻,这里说的是野钓。
那么黑坑又是另外一个情况,黑坑鲫鱼也会受到水温影响,导致鱼口变轻,但黑坑鱼密度高,窝点聚集的鱼越多,相对来说警惕性就会降低,同时会抢食饵料,所以口自然就重了。通过这里我们也可以得知,野钓口轻,黑坑则口重一点。
通过以上两点,我们可以得知一个结论,钓钝是因为冬季野钓鲫鱼口轻,难抓口,所以才钓钝抓死口,提高准确率。而钓灵则是可以应用在黑坑中,因为黑坑鱼密度高,如果可以把窝点聚集数量比较多的鱼,钓灵自然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是否有鱼吃了钩饵,从而可以提高上鱼数量。
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,冬季钓鲫鱼,如果是野钓,我们可以钓钝。而如果是钓黑坑,我们则可以钓灵。
通过野钓和黑坑对比,是灵活根据鱼情去改变钓法,选择钓灵还是钓钝。所以我们可以映射出,即使是野钓,如果鱼情够暴躁,我们也是可以钓灵的,但是相对来说,野钓都是水广鱼稀,特别是冬季这种鲫鱼不爱游动的季节,钓钝就更加显得重要了,但是万事都有一万或者是万一,万一碰到了藏鱼的窝点,这时候假如鱼情暴躁,那么钓灵自然更好了。
黑坑和野钓一样,虽然黑坑鲫鱼密度高一点,但有时候鱼情也属实没有那么暴躁,这时候我们也可以根据鱼情去选择钓钝抓死口,提高命中率。
钓鱼人应该都知道,钓钝抓死口命中率极高,很少跑鱼,但是钓灵发生跑鱼的几率却比钓钝高很多。
所以不管是冬季还是夏季,选择钓灵还是钓钝,我们都需要结合鱼情来选择。灵活改变钓法才是提高钓技的关键,而不是一味地相信,冬季钓鲫鱼就应该钓钝。
但是相对来说冬季野钓,钓钝确实大多数情况下要好于钓灵。之所以提出这些,是不想让钓友走进死胡同,认为冬季野钓就应该钓钝,而是理解冬季野钓为什么钓钝要好于钓灵。
冬季野钓钓钝是因为,冬季鲫鱼活性低、不爱游动、身体僵硬、鱼情不暴躁、鲫鱼开口小,所以才钓钝,提高命中率。这时候如果钓灵了反而提杆空杆几率大增,导致减少渔获。
灵活改变钓法的前提是提升渔获量,所以合适的鱼情使用合适的钓法,才是钓好鱼的关键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