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外垂钓时子线到底该如何选择?
子线,是连接主线和鱼钩的最重要一环,它的长度,柔软度,粗细直接关系着鱼儿吃口对浮漂的影响,不合适的子线可能会导致漂相不明显甚至是错失鱼吃口。
野钓时,如果我们使用的是台钓钓法,那么有一个话题,我们怎么也绕不过去,这就是野钓时,钓组的子线,到底怎么选。
野外垂钓,不同于黑坑、竞技钓,鱼情是未知的,水情是复杂的,想要钓到鱼,饵料的作用被减弱了,钓点的作用被提高了。
而钓组上细节,虽然不会直接影响渔获,但是却会间接地影响我们的垂钓体现,这其中影响最大的细节,就是子线。
子线如果挑选的过长,钓饵在水中摆幅比较大,讯号传导较慢,有鱼口时提竿刺鱼的成功率是比较低的,而且子线较长,操作不当,很容易导致缠绕。
子线如果过短,信号传导较快,抓口的成功率比较高,但是,遇到滑鱼、轻口鱼,这不仅不能刺鱼的成功率,反而会惊散鱼窝,那么到底怎么选,才能符合实战需求呢?
一、 子线进水之后,是如何影响浮漂的
想要确定子线多长才合适,首先要了解子线入水之后的摆动轨迹,当钩饵入水后,浮漂会有两次突然的降速。
第一次是铅坠离底最大的时,牵引住了浮漂,所以浮漂停滞了一下,第二次是铅坠离底最近时,钩饵、铅坠拉动浮漂向下的力达到最大时,导致浮漂再次停滞。
第二次停滞减速,就和子线的长度有关系了,子线越长,这个减速越明显,子线越短,这个减速就越不明显。
这种影响,看似不起眼,其实不然,因为台钓钓法的优势之一,就是利用钩饵被铅坠带着在水中摆动,达到动态诱鱼的效果,在针对不同鱼情时,巧妙的利用子线的长短,是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。
二、 弄明白子线长短的优劣势
钩饵在水底摆动时间越长,钓饵饵到达水底的速度越慢,这就给鱼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半程截口,这就是如何利用钓饵的动态轨迹诱鱼的最好体现。但缺点是长子线,会让漂相地传导讯号损耗严重。
如果摆动时间短,鱼钩和饵团可以快速到达水底,其优点是可以防止小杂鱼截口,漂相讯号更清晰,但是杂乱的漂相会更多。
三、目标鱼的大小与子线长短成正比
在野钓的时候,我们目标鱼的体型越小,子线长度就要越短,目标鱼的体型越大,我们的子线长度就要越长。这是因为短子线能很好的抓住轻小的鱼口,还能减少小点的鱼吞食钓饵时,铅坠带来的压力,而长子线呢,就能减少大鱼吞食钓饵时候的警惕性。
四、水草多,子线选短
我们在野外垂钓一旦中鱼呢,竿子整体都是受力的,如果中钩的鱼挣扎力度比较大,又绕草的话,那么我们就很容易出现切线这种情况,鱼钩和八字环的距离越长,应力点就越多,我们实战的时候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做一个调整,水草多,子线短,水草少,子线选长。
五、水底泥厚,子线选长
野外的水域情况通常是比较复杂的,特别是水底的淤泥让人非常苦恼,一般我们想要水底淤泥不影响自己,就只能改变饵的比重,而子线长度越短,铅坠对钓饵的影响就越大,子线长度越长,铅坠的影响就越小。
六、鱼口好,子线选短
一般在野外钓鱼的时候,如果鱼群聚集的量比较大,鱼口非常好的话,我们就要选择用短的子线,因为长子线的话,吃口讯号传递肯定是比不过短子线的,当然了如果鱼口比较差的话,我们就可以选择长子线钓钝了,还能避免一些乱口和杂口,何乐而不为呢。
最后,野钓其实并不需要太过于精细,饵料如此、钓组如此、调漂也是如此,但是唯独在子线的选择上,必须得搞明白长短对实战的影响,才能不让其影响我们的垂钓体验。